1960年9月,上海工学院成立。开创阶段,学校的专业设置立足于上海建设中国工业中心发展需要,设立电机工程、机械工程、冶金工程、仪表工程等4个系和相关9个专业。学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来自于全国各地高校,骨干教师主要来自清华、北京钢铁学院、哈工大、交通大学、浙大等名校。学校的党政干部,包括学生辅导员很多由中共上海市委工业部从企业中抽调。1960年至1966年,学校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是原上海市委工业部副部长李华,继任者是原上海军工委书记张敬人。
1972年,上海工学院与上海机械学院合并。无线电技术和稀有金属冶金专业划归上海科技大学。
1979年1月,与上海机械学院分离,恢复上海工学院建制,正式更名为上海工业大学。学校改名后的首任校长是中共上海市委工业部部长杨慧洁。
1983年1月,钱伟长教授开始担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。
1994年5月,上海工业大学,上海科技大学,原上海大学,上海科技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上海大学。
长期以来上海工业大学,上海科技大学,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上海市属高校的中坚力量,是上海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。90年代的全国211工程评选中,上海本地高校获得2个名额,为使三所本地高校都能入选,上海市政府打算让上海工业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合并,并且更名为上海理工大学或者为华东理工大学,但是以上校名分别被上海机械学院,华东化工学院抢先取得。因此为了新校名不得不并入另一所本土高校原上海大学。由于上海工业大学的强势地位,新上海大学的领导班子以上海工业大学为主。校训是上海工业大学的自强不息,教学制度也完全承袭上海工业大学的风格。虽然这样有益统一管理,但是无视其它被合并学校传统的做法也颇有微词,并造成合并后人才的流失。
上海工业大学在上海的市属院校中一直处于领头羊地位,为上海地区的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。尤其在冶金,电力电子,机械,自动化,力学,通信,计算机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,毕业生活跃在上海宝钢集团,仪表系统(上海自仪),上海电气集团,上海隧道,上海电信等国家驻沪重点企业,以及国家政府机关等事业单位,部分校友已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;一大批人才成为高校、科研机构、上海地区大型企业的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专家,不少校友早年留学欧美,并在欧美为中西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。